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5.08.11 14:1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多为额顶部钝痛或胀痛、癫痫发作以局灶性或全身性多见、肢体无力常表现为单侧轻瘫或感觉障碍、视力视野缺损因肿瘤压迫视路引起、精神行为异常如记忆力减退或性格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头痛多为额顶部钝痛或胀痛:矢状窦旁脑膜瘤生长过程中可能牵拉硬脑膜或压迫邻近血管神经,导致额顶部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与肿瘤大小及位置相关,早期可能较轻,随肿瘤进展逐渐加重。部分病例因颅内压增高出现伴随恶心呕吐。头痛特点多为晨起明显,活动后缓解,但并非特异性表现。

2.癫痫发作以局灶性或全身性多见:肿瘤刺激或压迫大脑皮层运动区或感觉区时易诱发癫痫。局灶性发作常见单侧肢体抽搐,全身性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及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可为首发症状,发作频率与肿瘤进展相关。部分病例需长期药物控制,术后可能缓解。

3.肢体无力常表现为单侧轻瘫或感觉障碍:肿瘤压迫中央前回或中央后回时,导致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或感觉异常。轻瘫多为渐进性,从足部向上发展,因矢状窦旁肿瘤易累及下肢运动功能区。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刺痛或位置觉减退,需与脊髓病变鉴别。

4.视力视野缺损因肿瘤压迫视路引起: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枕叶视皮层或视辐射,导致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向前发展可能影响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缩小。部分病例因颅内压增高继发视乳头水肿,进一步加重视力损害。

5.精神行为异常如记忆力减退或性格改变:前额叶或扣带回受压时,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情感淡漠或易激惹。部分病例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减退,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症状进展缓慢,早期常被忽视。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大小、位置及症状严重程度制定。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可能。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癫痫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