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治疗胆汁性肝硬化

2025.08.22 20:09

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善胆汁淤积、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并发症管理延缓病情进展、肝移植用于终末期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减轻肝脏负担。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改善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是首选药物,可促进胆汁排泄并减少肝细胞损伤,部分患者需联合使用奥贝胆酸增强疗效。免疫抑制剂如布地奈德适用于合并自身免疫异常者,但需监测副作用。对于瘙痒症状,可选用考来烯胺或利福平降低胆汁酸浓度。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肝功能及药物耐受性。

2.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患者常因胆汁不足导致脂肪吸收障碍,需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及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和钙剂可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K缺乏者需及时注射纠正凝血异常。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但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摄入。个性化膳食方案需结合肝功能分级制定。

3.并发症管理延缓病情进展:门静脉高压可选用普萘洛尔降低出血风险,腹水患者需限钠并联合利尿剂。自发性腹膜炎应早期使用抗生素,肝性脑病需乳果糖减少氨吸收。食管静脉曲张可通过内镜结扎预防破裂。定期胃镜和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4.肝移植用于终末期患者:当出现肝功能衰竭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时,肝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及感染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但供体短缺和术后排斥仍是主要挑战。

5.生活方式调整减轻肝脏负担:严格戒酒避免加重肝损伤,适度运动改善代谢但需避免劳累。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接触化学物质时做好防护。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免疫调节。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肝功能动态调整方案,定期监测黄疸、腹水等指标变化。出现发热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时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