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原汁性胆汁性肝硬化如何治疗

2025.08.27 08:30

原汁性胆汁性肝硬化可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胆汁淤积症状、调节免疫反应、营养支持治疗、定期监测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熊去氧胆酸是首选药物,能改善肝功能指标并减缓纤维化进程。部分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反应不佳时,可联合使用奥贝胆酸以增强疗效。用药需长期坚持,定期评估肝功能及影像学变化。若出现药物不耐受或疗效下降,需及时调整方案。

2.改善胆汁淤积症状:胆汁淤积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可使用考来烯胺减少胆汁酸吸收。严重瘙痒患者可尝试利福平或阿片受体拮抗剂。黄疸明显时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防止营养不良。皮肤护理需避免过度抓挠,防止感染。

3.调节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异常,可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布地奈德。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或感染风险。免疫调节治疗需个体化评估,避免过度抑制导致并发症。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综合管理。

4.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常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吸收障碍,需补充中链甘油三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需定期注射或口服补充。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

5.定期监测并发症:肝硬化可能进展为门脉高压或肝癌,需每6个月进行超声及肝功能检查。出现腹水或食管静脉曲张时需及时干预。骨密度监测可预防骨质疏松。患者教育需强调随访重要性,避免自行停药或延误诊治。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良好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严格戒酒。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