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怎么判断分泌性中耳炎

2025.06.30 16:17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耳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呈传导性、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液平面、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曲线、捏鼻鼓气时耳部症状无改善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耳闷胀感或堵塞感:患者常主诉耳部有闷胀、堵塞或压迫感,类似进水后的不适,可能伴随轻微疼痛。由于中耳腔积液导致气压失衡,鼓膜活动受限,这种症状在体位变化时可能加重,如低头或平躺。部分患者描述为耳内有东西堵着,但无剧烈疼痛,与急性中耳炎的痛感明显不同。

2.听力减退呈传导性:听力下降以低频为主,表现为听声音模糊或遥远,多为一侧性。积液阻碍声音传导,导致气导听力受损,但骨导听力通常正常。患者可能不自觉提高说话音量,或频繁要求重复对话,尤其在嘈杂环境中症状更明显。

3.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液平面: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琥珀色或灰蓝色,可见气泡或液平面。锤骨短突突出,光锥变形或消失,鼓膜活动度降低。积液较多时,鼓膜可能向外膨隆,但无充血或穿孔,与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不同。

4.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曲线:测试结果提示鼓室压为负压,鼓室图呈平坦无峰型,符合中耳积液特征。该检查客观反映中耳功能状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适用于儿童或无法配合主观听力测试者。

5.捏鼻鼓气时耳部症状无改善:捏鼻鼓气无法缓解耳闷或听力问题,说明咽鼓管功能障碍持续存在,中耳腔压力无法通过自行调节恢复。此现象区别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后者鼓气后症状多可暂时减轻。

病程较长者需警惕粘连性中耳炎风险,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耳压的行为。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状态,必要时行鼻咽部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儿童患者应关注语言发育情况,防止长期听力损失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