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固定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09.15 22:25

骨折固定需确保固定范围超过骨折上下关节、避免压迫神经血管、保持功能位固定、定期观察末梢循环、固定材料松紧适度。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范围超过骨折上下关节:骨折固定时需涵盖骨折部位相邻的上下关节,以限制活动范围,防止骨折端移位。上肢骨折通常需固定腕关节或肘关节,下肢骨折需固定踝关节或膝关节。固定范围不足可能导致固定失效,影响愈合。

2.避免压迫神经血管:固定过紧或位置不当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损伤。固定后需检查肢体远端脉搏、皮肤颜色及感觉,如出现苍白、麻木需及时调整。

3.保持功能位固定:固定时需将肢体置于功能位,便于后期康复。上肢通常保持屈肘90度,下肢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错误固定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或功能障碍。

4.定期观察末梢循环:固定后需密切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温度及活动能力。若出现肿胀加剧、皮肤青紫或疼痛加重,提示固定过紧或并发症,需立即处理。

5.固定材料松紧适度:石膏或夹板固定时需保持适当松紧度,过松无法有效固定,过紧影响血运。固定后初期肿胀可能加重,需适时调整,避免长期压迫。

骨折处理需结合具体情况,固定后需避免过早负重或活动,防止二次损伤。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必要时调整固定方式。康复期间需配合适当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