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

2025.07.29 15:21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通常表现为长期的骨髓感染和骨组织的破坏。这种疾病常常是急性骨髓炎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外伤、手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慢性感染。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可能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发热以及脓性分泌物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慢性骨髓炎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感染的持续存在和骨组织的破坏。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细菌在骨髓内形成脓肿,导致骨组织的坏死和骨膜的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的软组织,形成慢性溃疡或脓肿。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髓的损伤程度和感染范围。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以及必要时的骨移植。由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治疗,以达到控制感染和恢复骨组织的目的。

在管理慢性骨髓炎时,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首先,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其次,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需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组织的恢复。通过综合管理,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