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护理脑血管病病人

2025.09.11 19:34

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需注重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压疮发生、协助康复训练、关注心理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监测生命体征:脑血管病病人常伴随血压、心率等指标异常,需定时测量并记录。若血压过高或波动较大,可能加重脑部损伤,需遵医嘱调整用药。观察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及时发现脑水肿或再出血迹象。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中枢性高热,需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干预。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因吞咽困难或意识障碍易发生误吸,需抬高床头30度。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处理。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缺氧症状明显时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3.预防压疮发生: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避免骨突部位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或软枕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皮肤修复,需补充高蛋白食物。每日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发红或破损,早期发现可避免溃烂。

4.协助康复训练:急性期后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站立等训练。语言障碍者需配合发音练习,从单字开始刺激语言功能。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引发不适。

5.关注心理状态:疾病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情绪,需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通过音乐、亲友陪伴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避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恶化等敏感话题。恢复期可引导参与简单活动,增强治疗信心。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避免强行进食或过度活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或电解质紊乱。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巧,共同参与康复过程。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强光或噪音刺激。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血液指标,动态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