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退热穴位都有哪些

2025.09.01 08:56

小儿退热常用穴位包括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风池穴、十宣穴。具体分析如下:

1.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退热要穴。大椎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处,刺激该穴位可疏通阳气、解表散邪。操作时用拇指指腹适度按压或揉搓,每次持续3-5分钟,适用于外感发热或高热无汗的情况。

2.曲池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该穴位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的作用。用拇指垂直按压至轻微酸胀感,每次2-3分钟,对风热或积食引起的发热效果较好。

3.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处。合谷穴为全身镇痛退热要穴,能疏散风热、通络止痛。按压时以拇指指尖向内上方用力,持续1-2分钟,适用于头痛伴随发热的症状。

4.风池穴:枕骨下两侧凹陷处,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风池穴可祛风解表,缓解发热引起的头晕目眩。操作时用双手拇指同时揉按,力度轻柔,每次1-2分钟,尤其适合风寒型发热。

5.十宣穴: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共十个穴位。十宣穴放血是传统退热急治法,能泄热开窍。用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后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高热惊厥或神昏症状。

操作前需确保环境温暖,避免受凉。手法应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体质虚弱或出血倾向者慎用放血法。发热持续不退或伴随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穴位刺激仅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必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