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淹溺的急救处理有哪些

2025.09.29 12:08

淹溺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区域、立即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心跳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及时送医进一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区域:确保施救环境安全是首要条件,避免二次伤害。施救时需评估水域情况,用工具或多人协作拖拽溺水者上岸,避免直接跳水导致自身陷入危险。转移过程中需固定溺水者颈部,防止脊柱损伤。若溺水者意识不清,需采用侧卧位搬运,减少呕吐物阻塞风险。

2.立即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溺水后呼吸道常被水草、泥沙或呕吐物阻塞。将溺水者平放后快速清理口腔鼻腔,用手指或纱布清除可见异物。头部偏向一侧,利用重力排出气道积水,但避免过度控水延误复苏。若溺水者无自主呼吸,需立即开始人工通气。

3.检查呼吸心跳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观察胸廓起伏确认呼吸。若无生命体征,立即以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循环操作。按压深度至少5cm,频率100-120次/分钟。人工呼吸时捏紧鼻孔,吹气时间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持续复苏至专业救援到达或自主呼吸恢复。

4.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溺水者易因冷水浸泡导致核心体温骤降。脱去湿衣后用干燥衣物或毛毯包裹全身,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腋下等散热区域。避免剧烈摩擦皮肤,可放置热水袋于躯干,但温度不超过40℃。低体温会加重器官损伤,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5.及时送医进一步治疗:即使溺水者意识恢复,仍需尽快转运。医院需评估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脑缺氧等潜在并发症,可能需吸氧、机械通气或药物支持。途中保持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溺水时间与施救过程供医生参考。

急救过程中避免盲目倒挂控水,以免加重误吸或延误复苏。施救时需优先保障自身安全,不可单独行动。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转运途中持续进行必要支持。溺水后72小时内需密切观察迟发性症状,如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