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气滞血瘀证会引起冠心病吗

2025.07.01 08:35

气滞血瘀证可能引发冠心病。中医理论认为,气滞血瘀是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长期气滞导致血液瘀阻,可能影响心脏供血,进而诱发冠心病。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情绪波动、慢性压力等气滞相关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生存在关联。

气滞血瘀与冠心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病理机制上。气滞指气的运行受阻,血瘀指血液凝滞不畅,两者相互作用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中医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患者常见胸闷、胸痛、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表现,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川芎等能改善症状。现代医学证实,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现象与气滞血瘀证高度吻合,这些均是冠心病发展的危险因素。长期肝郁气滞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加速心率、升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

预防和调理气滞血瘀需综合干预。保持情绪平稳、规律运动有助于疏通气机;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高盐加重血瘀;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损伤。若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中医辨证需与西医治疗协同。注意活血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气滞血瘀体质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早期干预可降低冠心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