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等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凭借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和小肠的保护性内膜,从而引发炎症。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不断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反复受损修复,进而导致慢性胃炎。而且幽门螺杆菌还可分泌多种毒素,如空泡毒素等,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增加慢性胃炎发生的几率。
2.饮食因素:长期食用粗糙、过冷、过热、过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物理或化学性损伤。例如,过辣的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使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酗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酒精中的乙醇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通透性增加,胃酸中的氢离子回渗到胃黏膜内,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等,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成慢性胃炎。另外,长期不规律进食,如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使胃黏膜不断受到胃酸的侵蚀,从而引发慢性胃炎。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抑制了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同时,这些药物还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等,也可能影响胃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胃部微生态环境紊乱,从而间接引发慢性胃炎。另外,抗肿瘤药物等细胞毒性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胃黏膜细胞产生损伤,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胃黏膜细胞当作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行攻击。例如,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壁细胞和内因子的自身抗体。壁细胞是胃黏膜中分泌胃酸的细胞,内因子则是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重要物质。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会导致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降低;攻击内因子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恶性贫血等并发症。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持续破坏胃黏膜,最终引发慢性胃炎。
5.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会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具有很强的去污作用,可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胃黏膜直接暴露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之下,从而造成胃黏膜损伤。反流的胆汁还可刺激胃窦部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泌素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长期反复的胆汁反流就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尤其是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果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相关推荐
怎么会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数目的减少、胃黏膜变薄,伴或不伴有肠...
2019-12-05 09:58:53 467次点击
急性胃炎会转化成慢性吗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没有关系,并不是急性胃炎没有治疗好以后,就会转化成慢性胃炎,因...
2020-03-30 17:04:15 366次点击
胃胀是慢性胃炎吗
慢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当、受凉,或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或者是长期慢性刺激因素引起...
2020-06-05 14:52:07 326次点击
慢性胃炎是怎样引起的
慢性胃炎的原因包括第一个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之后...
2020-06-23 15:53:58 501次点击
慢性胃炎怎么调理最好
临床上,我们好多患者就诊之后,会发现有这种慢性的胃炎。那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没...
2019-10-19 17:37:44 521次点击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区别是什么呢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区别有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措施不同、疾病原因也有所不同。引起...
急性胃炎是怎么造成的
急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机械损伤、化学刺激等。1. 物理因素。饮食不...
胃酸过多会恶化成慢性胃炎吗
胃酸过多是有可能会形成慢性胃炎的。胃酸过多会直接对胃部黏膜造成刺激,导致胃黏膜...
慢性胃炎和胃炎的区别是什么
慢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但发病时间和症状情况不同。慢性胃炎潜伏长,是胃部黏膜被各...
慢性胃炎是胃病吗
慢性胃炎也是胃病。慢性胃炎属于胃病的一种,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长时间对胃黏膜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