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外耳道真菌感染应该怎么办

2025.07.09 08:52

外耳道真菌感染需要保持耳道干燥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挖耳或进水、定期复查评估疗效、症状加重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外耳道真菌感染与环境潮湿密切相关,日常需减少水分滞留。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游泳后及时用干净棉签吸干外耳道。避免频繁清洁,过度擦拭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加重感染。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

2.使用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是主要治疗方式,常用唑类或丙烯胺类抗真菌药膏或滴耳液。用药前需清除耳道内痂皮或分泌物,确保药物充分接触感染部位。疗程通常持续2-4周,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严重感染可能需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警惕肝肾功能影响。

3.避免挖耳或进水:挖耳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为真菌繁殖创造条件。禁用指甲、棉签等硬物掏耳,瘙痒时可用医生推荐的抗真菌药膏涂抹。洗头、洗脸时注意保护耳部,避免污水流入。若耳道潮湿,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cm吹干。

4.定期复查评估疗效:真菌感染易复发,治疗期间需按医嘱复诊。医生通过耳镜观察菌丝或孢子是否消失,判断药物是否有效。若疗效不佳,可能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痊愈后仍需观察1-2个月,防止再次感染。

5.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或面部肿胀提示感染扩散,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引发中耳炎。发热或头晕需警惕颅内并发症,应立即就诊。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家庭成员有类似症状应共同检查,防止交叉感染。耳道结构异常者需咨询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