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黄疸分类有哪些

2025.09.25 16:46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表现。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三种主要类型。

溶血性黄疸由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疾病。胆红素生成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轻度黄染,尿液颜色正常,粪便颜色加深。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排泄能力下降,导致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可变浅。梗阻性黄疸由胆道系统阻塞引起,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癌等疾病。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皮肤黄染明显,尿液呈浓茶色,粪便呈陶土色。

诊断黄疸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溶血性黄疸需纠正溶血,肝细胞性黄疸需保肝治疗,梗阻性黄疸需解除梗阻。注意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肝毒性药物。黄疸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