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下肢骨折包括什么

2025.09.15 22:25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踝部骨折、足部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股骨骨折: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骼,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如车祸或高处坠落。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表现为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股骨干骨折则伴随剧烈疼痛、畸形和无法负重。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或牵引,康复期较长。

2.胫腓骨骨折:胫骨是下肢主要承重骨,腓骨辅助稳定踝关节。直接暴力如撞击或扭转易导致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畸形。胫骨中下段血供较差,愈合较慢。治疗包括石膏固定或手术,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3.髌骨骨折: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骨折多因直接跪地或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引起。表现为膝前疼痛、肿胀和伸膝无力。横行骨折需手术复位,粉碎性骨折可能需部分切除。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膝关节活动至关重要。

4.踝部骨折:踝关节由胫腓骨远端与距骨构成,扭伤或垂直暴力易导致骨折。内踝、外踝或后踝单独或联合损伤常见,表现为踝关节畸形和无法行走。需精确复位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多数需手术固定。

5.足部骨折:包括跟骨、距骨、跖骨和趾骨骨折。高处坠落易致跟骨压缩骨折,表现为足跟增宽和疼痛。跖骨骨折多见于重物砸伤,需根据移位程度选择固定方式。足部骨折需注重恢复足弓结构,避免长期行走障碍。

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制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畸形愈合或关节僵硬。饮食应富含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皮肤发绀需及时就医。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结合理疗改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