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上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其病因主要有饮食不当、药物刺激、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当: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暴饮暴食等可能损伤上消化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糜烂而出血。长期酗酒会使胃黏膜受到酒精的直接刺激,破坏黏膜屏障。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也会刺激胃黏膜。暴饮暴食会使胃内压力突然升高,容易引起黏膜撕裂。改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量,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等侵蚀。抗凝药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预防措施。

3.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可导致溃疡形成。胃酸会不断侵蚀溃疡面,当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需要进行抑酸治疗,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要进行根除治疗。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曲张。当曲张的静脉受到粗糙食物摩擦、腹内压突然升高等因素影响时,容易破裂出血。对于这种情况,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肝硬化,同时可采取内镜下治疗如套扎、硬化剂注射等措施预防出血。

5.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表面容易破溃出血。肿瘤细胞还可能侵犯周围血管。肿瘤导致的消化道梗阻等情况也会引起黏膜损伤出血。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是关键,可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出现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