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上消化道出血多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上消化道出血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多因剧烈呕吐等腹内压骤然增加的情况所致。呕吐时,胃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食管和贲门连接处的黏膜被撕裂而出血。患者通常有酗酒、暴饮暴食后剧烈呕吐的经历。一般通过禁食、抑制胃酸分泌等保守治疗可逐渐恢复。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溃疡。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治疗上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相关药物,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等。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静脉曲张壁变薄,受到粗糙食物、胃酸反流等刺激时容易破裂出血。治疗包括降低门静脉压力、内镜下止血等。

4.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等应激状态下可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这些因素可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降低,胃酸反弥散进入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去除应激因素并给予抑酸等治疗有助于恢复。

5.胃癌:胃癌细胞可侵犯胃内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局部缺血坏死也可引起出血。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是关键。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戒烟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