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08.19 06:57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或直肠等消化道部位发生出血的情况。其常见病因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具体分析如下:

1.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发生溃疡形成的病变,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胃黏膜保护作用失衡。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胃溃疡。治疗上,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必要时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2.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类似,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侵袭十二指肠黏膜。患者常有上腹部疼痛、饱胀感等症状。治疗上,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3.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病因之一,如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生长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定期体检、早期筛查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4.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上,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长期服用可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