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诊断肝吸血虫病

2025.08.27 08:31

诊断肝吸血虫病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流行病学史:是否有疫区居住或旅行史、接触疫水史、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是重要依据。疫区包括长江流域及南方水域密集地区。接触疫水可能发生在游泳、洗衣、捕鱼等活动中。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是常见感染途径。详细询问接触史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2.临床表现:早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慢性期可见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消瘦等。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症状轻重与感染程度相关。临床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功能检查常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免疫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特异性抗体。粪便检查可能发现虫卵但检出率较低。实验室结果需结合临床分析。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见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壁增厚、肝实质回声不均。CT或MRI可能显示胆管壁钙化、肝纤维化等改变。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可辅助诊断。动态观察影像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5.病原学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出肝吸虫卵是确诊依据。虫卵检出率受感染程度和检查方法影响。多次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但风险较高。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治疗前需评估肝功能状态。随访复查有助于观察疗效。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接触疫水和生食淡水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