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针灸的补法和泻法怎么操作

2025.09.01 17:10

针灸的补法和泻法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手法,旨在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补法用于虚证,通过刺激穴位以增强机体功能;泻法则用于实证,通过刺激穴位以疏泄病邪。两种手法在操作上有明显区别,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

补法的操作通常采用较轻柔的刺激,如缓慢进针、小幅度捻转或提插,留针时间较长,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止气泄。常用的补法包括徐入疾出,即进针时缓慢,出针时迅速,以促进气血的补充和固摄。还可结合艾灸等温补手法,增强补益效果。泻法则相反,采用较强的刺激,如快速进针、大幅度捻转或提插,留针时间较短,出针时不按压针孔以利于邪气外泄。常用的泻法包括疾入徐出,即进针迅速,出针缓慢,以加强疏泄作用。部分泻法还会配合摇针或刮柄等手法,进一步增强刺激强度。

操作时需严格辨证,避免误补或误泻。补法适用于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虚证,如乏力、畏寒等;泻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热盛等实证,如疼痛、肿胀、发热等。手法不当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虚证误用泻法则耗伤正气,实证误用补法则助长邪气。操作前需确保针具消毒,避免感染;针刺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反应,如出现晕针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熟练掌握补泻手法需长期实践,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