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肝俞的针灸方法

2025.06.20 09:34

肝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腧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肝胆疾病、目疾、胁痛等病症。针灸肝俞穴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结合患者体质与病情选择适宜手法,以达到疏肝理气、调血明目的功效。

针刺肝俞穴通常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区域。定位后,使用75%酒精消毒皮肤,选用1-1.5寸毫针,与皮肤呈45°角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约0.5-1寸。得气后可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艾灸肝俞穴适用于寒证或虚证,可选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对于肝阳上亢或热证患者,可配合刺络拔罐,点刺出血后拔罐5分钟,以泄热化瘀。

操作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或严重骨质疏松等禁忌症。进针时避免直刺过深,防止伤及肺脏或肾脏。艾灸时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烫伤。孕妇慎用针刺,高血压患者忌强刺激。治疗后需观察有无晕针、血肿等不良反应,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当日沐浴。肝俞穴常与太冲、期门等穴配伍,临床应根据辨证灵活调整方案,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