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2025.06.12 09:25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尿液酸碱度、控制基础疾病、加强局部清洁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导尿操作。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真菌药物: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感染菌种及患者情况决定。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疗程通常持续1-2周,严重感染需延长治疗时间。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调整尿液酸碱度:改变尿液环境可抑制真菌生长,碱性尿液不利于部分真菌繁殖。常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碱化导致其他并发症。调整饮食结构也有辅助作用,如减少酸性食物摄入。定期检测尿液酸碱值,确保治疗效果。部分真菌对酸性环境敏感,需根据具体菌种选择合适方案。

3.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易诱发真菌感染,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水平可减少真菌繁殖机会,改善免疫功能有助于增强抗感染能力。长期卧床患者需预防泌尿系统淤积。基础疾病稳定后,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忽视原发病可能导致感染反复发作。

4.加强局部清洁护理:保持泌尿系统清洁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每日清洗外阴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穿透气棉质内衣,减少局部潮湿环境。女性患者需注意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并严格消毒。良好的卫生习惯可降低真菌定植风险。

5.避免不必要的导尿操作:导尿可能破坏尿道自然屏障,增加真菌感染机会。严格评估导尿指征,优先选择其他排尿辅助方法。必须导尿时需无菌操作,缩短留置时间。长期导尿者需定期检查尿液情况。减少侵入性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复查尿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确保治疗效果。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水分摄入,促进尿液排泄。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加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