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盆怎么检查

2025.09.15 22:25

骨盆检查主要通过触诊评估骨骼结构、观察体态对称性、测试关节活动度、检查疼痛反应、测量下肢长度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触诊评估骨骼结构:触诊是骨盆检查的基础步骤,重点在于确认髂嵴、耻骨联合、坐骨结节等骨性标志的位置是否正常。检查时需用指腹按压这些区域,感受骨骼轮廓是否连续,有无异常突起或凹陷。若存在骨折或脱位,触诊可发现局部压痛或骨擦感。同时需对比两侧髂前上棘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线,不对称可能提示骨盆倾斜或旋转。

2.观察体态对称性:受检者站立时,从正面、侧面及背面多角度观察骨盆位置。正常状态下两侧髂嵴高度一致,脊柱无侧弯。若发现一侧骨盆上提或下沉,可能由肌肉挛缩或神经损伤导致。臀沟位置不对称或腰椎前凸过度也需记录,这些表现常与骨盆前倾或后倾相关。

3.测试关节活动度:被动活动髋关节及骶髂关节,评估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等动作的幅度。受限可能提示关节炎、韧带损伤或肌肉痉挛。特殊检查如4字试验可判断骶髂关节功能,阳性表现为疼痛或活动受阻。检查时需缓慢施力,避免暴力操作加重损伤。

4.检查疼痛反应:按压骶骨、耻骨联合或坐骨神经走行区域,询问有无放射痛或局部锐痛。疼痛可能源于炎症、神经压迫或软组织损伤。例如,骶髂关节压痛伴下肢放射痛需考虑腰椎间盘问题。记录疼痛的精确位置及性质有助于鉴别诊断。

5.测量下肢长度差异:用卷尺测量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比较两侧长度。结构性差异多见于先天发育异常或骨折愈合不良,功能性差异常由骨盆倾斜或肌肉失衡引起。超过1cm的差异可能影响步态,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

检查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检者因紧张导致肌肉僵硬。操作力度需均匀,尤其对疑似骨折者应谨慎。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并与影像学资料对照,确保评估全面。发现异常时及时转诊,避免延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