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假单胞菌感染要做哪些检查

2025.08.27 08:30

假单胞菌感染需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分泌物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细菌培养:通过采集感染部位的样本进行培养,确定是否存在假单胞菌。培养时间通常需要数天,可明确病原体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样本可来自伤口、痰液、尿液或其他感染部位。培养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污染,确保结果准确。阳性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感染。

2.药敏试验:在细菌培养基础上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选择有效药物,避免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常用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药敏试验需与培养同步进行,以减少等待时间。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是关键。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或超声等手段观察感染部位的组织病变情况。影像学检查可评估感染范围、深度及是否伴有脓肿等并发症。肺部感染需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深部组织感染可能需增强扫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4.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和生化检查,评估全身感染程度及器官功能。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存在。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异常。血液检查结果动态监测可反映治疗效果。

5.分泌物检查:对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或核酸检测,快速筛查病原体。分泌物检查可辅助培养结果,尤其在培养阴性时提供诊断线索。方法包括革兰染色和PCR技术。适用于开放性伤口或呼吸道感染病例。

假单胞菌感染检查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避免过度检查。样本采集需规范,减少污染风险。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不可孤立看待。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方案。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药敏结果,防止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