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如何判断阴虚和阳虚

2025.08.28 15:54

阴虚和阳虚是中医辨证中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核心区别在于阴液不足或阳气虚弱。阴虚主要表现为热象,如潮热、盗汗;阳虚则以寒象为主,如畏寒、肢冷。两者本质不同,调理方向相反,准确判断是关键。

阴虚的典型表现包括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等,多因熬夜、久病或过度耗伤阴液导致。阳虚则常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多与先天不足或久居寒凉环境有关。中医认为,阴虚需滋阴降火,如服用六味地黄丸;阳虚需温补阳气,如金匮肾气丸。观察症状时需结合舌脉,阴虚者舌瘦红、脉细数,阳虚者舌淡胖、脉沉迟。

辨证时需注意避免混淆。部分症状如疲劳、腰膝酸软可能同时出现,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长期失眠或情绪焦虑可能加重阴虚,贪凉饮冷易损伤阳气。自行用药前建议咨询中医师,错误进补可能加重失衡。饮食上,阴虚宜食银耳、百合,阳虚宜食生姜、羊肉,但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症状,需全面分析体质与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