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开放性颅脑损伤怎样治疗

2025.09.11 19:34

开放性颅脑损伤需立即止血并清创缝合、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或修复颅骨。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止血并清创缝合:开放性颅脑损伤常伴随活动性出血,需迅速压迫止血或结扎血管,避免失血性休克。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坏死组织及碎骨片,减少感染风险。清创后分层缝合头皮,若硬脑膜破损需修补,防止脑脊液漏。早期处理可降低继发损伤,促进愈合。

2.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颅脑开放伤易引发颅内感染,需尽早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病原菌。根据污染程度选择药物,疗程通常持续7-10天。同时规范换药,保持伤口清洁。若出现发热或脑膜刺激征,需调整抗生素并排查脑脓肿等并发症。

3.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损伤后脑组织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危及生命。常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脱水,减轻脑肿胀。头部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过度通气。监测瞳孔及意识变化,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防止脑疝形成。

4.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纠正休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低血压加重脑缺血。记录尿量及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或修复颅骨:若影像检查显示颅内血肿、骨片凹陷或脑组织受压,需紧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妥善止血,骨瓣可暂存或一期复位。合并脑脊液漏者需严密修补硬脑膜。术后定期复查CT,评估脑功能恢复情况。

损伤后72小时内为关键期,需绝对卧床并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康复期结合针灸及肢体功能训练,减少后遗症。定期随访观察有无癫痫发作或认知障碍,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