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中医是怎么治疗慢性咽炎的

2025.07.09 08:52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主要通过滋阴降火、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调理肺脾、局部外治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滋阴降火:慢性咽炎常见阴虚火旺证,表现为咽干灼痛、午后加重。中医采用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药材,配合知母、黄柏清虚热。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肺汤等方剂可滋肾阴、润肺燥,减少咽喉干痒。针灸选取太溪、照海等穴位,引火归元。

2.清热化痰:痰热壅阻咽喉时,咽部黏痰多、咳吐不爽。浙贝母、瓜蒌、桔梗等药物可清热化痰,方如清气化痰丸。痰热较重者加黄芩、栀子。配合少商穴点刺放血或刮痧疗法,促进热邪外泄。饮食需忌辛辣厚味,避免助湿生热。

3.活血化瘀:久病入络导致气血瘀滞,咽部暗红、刺痛。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药可改善局部循环,方如会厌逐瘀汤。刺络拔罐于颈部天突穴周围,消散瘀血。避免过度用嗓,减少黏膜充血。

4.调理肺脾:肺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虚湿聚成痰。黄芪、白术补益肺脾,玉屏风散增强防御。山药、茯苓健脾化湿,减少痰湿上泛。艾灸足三里、肺俞穴温补阳气,缓解咽部异物感。

5.局部外治:含服西瓜霜润喉片、冰硼散清热解毒。金银花、薄荷煎汤漱口减轻炎症。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可用烙治法或毫针点刺。避免长时间接触粉尘、冷空气等刺激物。

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郁怒化火加重症状。饮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腻。规律作息以固护正气,适度运动促进气血流通。根据体质差异调整方案,避免盲目清热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