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得肝吸虫病怎么办

2025.08.27 08:31

感染肝吸虫病后需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遵医嘱服用驱虫药物、调整饮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肝吸虫病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包括粪便虫卵检测、血清学试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通常采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耐药性。

2.遵医嘱服用驱虫药物:常用药物如吡喹酮能有效杀灭肝吸虫成虫,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腹痛等副作用。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或基础疾病,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饮酒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防止加重肝脏负担。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虫体是否清除干净。

3.调整饮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肝吸虫幼虫常寄生在淡水鱼虾肌肉中,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易导致感染。患者应彻底煮熟食材,避免腌制、醉虾等高风险饮食方式。处理生鲜食材时需分开使用厨具,防止交叉污染。康复后仍需保持饮食卫生习惯,降低重复感染风险。

4.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肝吸虫病可能引起胆管炎、肝硬化等并发症,治疗后需通过粪便检查或超声动态观察恢复情况。首次复查通常在停药后1个月进行,后续根据医生建议安排随访。若出现黄疸、持续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复诊,警惕胆道梗阻等严重情况。

5.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饭前便后彻底洗手,避免接触可能被虫卵污染的水源。流行地区需改善卫生设施,妥善处理粪便防止污染水体。家庭餐具定期消毒,生熟食材分开存放。社区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防病意识。

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不可自行处理。慢性感染者或并发症患者需长期随访,必要时联合多学科诊疗。流行区居民建议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