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宝宝睡觉经常抽搐是因为什么

2025.09.11 17:28

宝宝睡觉时出现抽搐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较弱,睡眠中偶尔出现肢体抖动、嘴角抽动属于正常现象,通常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若抽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则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睡眠抽搐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肌阵挛、低钙血症、高热惊厥或神经系统异常。生理性肌阵挛多发生在浅睡眠阶段,表现为突然的肢体颤动,类似被惊吓的反应,通常几秒内自行缓解。若宝宝同时有易惊、多汗、枕秃等症状,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低钙血症有关。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也可能触发抽搐,而癫痫等神经系统问题则可能表现为规律性的肢体抽动或意识丧失。早产儿或生产时缺氧的宝宝出现病理性抽搐的风险更高。

观察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至关重要。偶尔轻微抖动且宝宝清醒后活动正常,可先加强护理,避免过度包裹或环境刺激。若抽搐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伴随发热、呕吐、眼神呆滞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避免睡眠环境过冷过热,记录抽搐发作时的细节如时间、动作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切勿自行用药或按压抽搐肢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