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诊断药物性肝病

2025.09.23 10:48

药物性肝病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诊断需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诊断药物性肝病首先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及保健品的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可疑药物的用药时间、剂量及肝损伤出现的时间关系。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重者可出现黄疸、乏力、恶心、腹痛甚至肝衰竭。实验室检查中,血清转氨酶ALT、AST升高是常见表现,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淤积型损伤。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如胆道梗阻或肿瘤。肝活检在部分疑难病例中有助于明确肝损伤的病理类型,但并非必需。

诊断时需注意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其他常见肝病。药物再激发试验虽可明确因果关系,但因存在风险,临床极少采用。RUCAM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但需结合临床判断。早期识别和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关键,部分严重病例需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或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随访肝功能有助于评估恢复情况,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