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动过速有哪些类型

2025.03.07 20:05

心动过速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具体分析如下: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电冲动频率过快,导致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情绪激动、运动、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生理或病理状态。窦性心动过速通常为暂时性,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关注潜在病因。

2.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发作时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或药物终止,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良性,但需警惕潜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3.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心率通常在100-250次/分。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危及生命。治疗包括药物、电复律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

4.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心率通常在100-250次/分。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房扩大、心肌病等。房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发作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治疗包括药物、射频消融术等。

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由于房室结内存在双径路,形成折返环路所致。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闷等。治疗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和射频消融术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为良性,但反复发作可影响生活质量。

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类型多样,病因复杂。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在起源部位、心率范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准确识别心动过速的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全面评估心动过速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时,还需关注心动过速的潜在病因,如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心动过速,需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电复律、药物等,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