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截瘫应该怎么办

2025.09.11 19:33

截瘫后需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坚持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功能、使用辅助器具提高行动能力、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和尿路感染、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截瘫发生后需尽快前往专业医疗机构,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脊髓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减压或药物控制水肿。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避免二次损伤。

2.坚持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功能:康复训练是截瘫后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平衡训练和肌力强化,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部分患者通过长期训练能重建代偿性运动功能,如借助上肢完成转移动作。

3.使用辅助器具提高行动能力:轮椅、矫形器等辅助工具能帮助截瘫患者实现基本生活自理。需根据损伤平面选择合适器具,如高位截瘫患者需电动轮椅配合头控装置。定期调整器具适配度,避免皮肤磨损或姿势异常。

4.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和尿路感染: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使用减压垫。排尿功能障碍者需间歇导尿,保持尿道清洁。每日检查皮肤状况,出现红肿需及时处理。

5.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截瘫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需通过心理咨询或团体支持逐步接受现状。家属应参与疏导过程,学习沟通技巧,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情感需求。

截瘫护理需保持环境无障碍,床铺平整无杂物。饮食应均衡且富含纤维素,预防便秘。定期复查神经功能变化,调整康复计划。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训练强度,任何异常症状需立即联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