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截瘫应该怎么办

2025.08.11 14:18

截瘫后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坚持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功能、使用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注重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预防并发症保持身体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截瘫发生后需立即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减少神经进一步损伤,通过药物或手术稳定病情。医疗团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段,如神经营养药物或脊柱固定手术,为后续康复创造条件。

2.坚持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功能:康复训练是截瘫后恢复功能的关键环节,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内容包括肌力锻炼、平衡练习和关节活动,帮助改善肢体功能。部分患者通过长期训练可恢复部分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3.使用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能帮助截瘫患者实现基本活动。根据行动能力选择合适器具,并学习正确使用方法。家庭环境也需进行无障碍改造,如加装扶手或坡道,减少行动障碍。熟练使用辅助器具可增强独立性,减轻照顾负担。

4.注重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截瘫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可通过心理咨询、亲友陪伴或患者互助小组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配合治疗和康复,避免负面情绪影响恢复进程。心理疏导需长期坚持,逐步适应生活变化。

5.预防并发症保持身体健康:截瘫患者易出现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可预防压疮,导尿时注意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均衡饮食和适度活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截瘫患者需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家属应学习护理知识,协助日常照顾。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有助于整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