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中医怎么治疗皮肤干燥

2024.11.27 15:50

中医治疗皮肤干燥可从滋阴润燥、养血润肤、健脾祛湿、补肺润燥、活血化瘀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滋阴润燥:滋阴润燥是中医治疗皮肤干燥的重要方法。人体阴液不足时,皮肤失于濡润就会干燥。通过使用如生地、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药物,滋养体内阴液。这些药物入肺、肾等经,肺主皮毛,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补充阴液后,可使皮肤得到滋养,改善干燥、起皮等症状,同时还能缓解因阴虚导致的口干咽燥等不适。

2.养血润肤:中医认为血与皮肤的荣润关系密切。血虚则肌肤失养,容易出现干燥、粗糙等情况。采用养血的方法,如运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组成的四物汤加减。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熟地滋阴补血。气血充足后,皮肤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从而变得滋润光滑,减少干燥、瘙痒等问题。

3.健脾祛湿:当脾胃功能失调,湿邪内生时,也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出现皮肤干燥的假象。实际上是湿邪阻滞,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入到皮肤。通过健脾祛湿的药物,如茯苓、白术、薏苡仁等。茯苓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益气,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改善脾胃功能,祛除体内湿邪后,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运行,皮肤干燥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4.补肺润燥:肺主皮毛,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正常对皮肤的润泽至关重要。如果肺燥,皮毛就会失于濡养。采用补肺润燥的方法,如使用沙参、玉竹、百合等药物。沙参养阴清肺,玉竹滋阴润肺,百合润肺止咳。补肺气、润肺燥,使肺气能够正常输布津液到皮毛,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5.活血化瘀:气血瘀滞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干燥、暗沉。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等。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让气血能够顺畅到达皮肤,皮肤得到气血的滋养,干燥状况会有所改善。

在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皮肤干燥时,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热邪或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气血调和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治疗皮肤干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