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炎有几种类型

2025.01.11 13:06

肠炎可分为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过敏性肠炎。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多因食物污染所致,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脱水。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多在秋冬季节流行,以水样便为主要表现,具有自限性。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相对较少见,可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腹痛、腹泻与黏液脓血便等。

2.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分布。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肠道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患者除腹痛、腹泻外,还可能出现肠梗阻、瘘管形成等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且迁延不愈。

3.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肠道黏膜对放射线较为敏感,接受一定剂量照射后,肠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急性损伤,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可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出现肠腔狭窄、肠梗阻、肠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肠道炎症。常见于老年人,多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患者突然发病,腹痛为主要症状,多为绞痛,随后出现腹泻,粪便可带有鲜血。病情严重程度与缺血范围和时间有关,若缺血持续不缓解,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5.过敏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当接触到特定的过敏原,如食物牛奶、海鲜等、药物等,肠道会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肠道黏膜可出现水肿、充血等改变,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多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果出现长期腹痛、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