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炎分为哪几种类型

2024.12.21 09:59

肠炎可分为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多因食用不洁食物或水源污染。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可多可少,粪便性状多样,如稀水样便、脓血便等。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患者自身免疫力,一般通过抗感染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措施可治愈。

2.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呈连续性分布。患者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克罗恩病:克罗恩病也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患者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其病程迁延不愈,治疗较为棘手,需要综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部分患者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4.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等部位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射线对肠道黏膜和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肠道炎症反应。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肠道狭窄、肠梗阻、肠瘘等慢性改变。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方法。

5.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肠道炎症。常见原因包括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患者多为老年人,常突然发病,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病情轻重取决于缺血的程度和范围,轻者经保守治疗可恢复,严重者可能发生肠坏死,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对于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如果出现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