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正确诊断便秘

2025.01.05 09:38

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腹痛腹胀可用于正确诊断便秘。具体分析如下:

1.排便次数减少: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便1-3次或每周排便3次以上。如果排便次数明显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提示便秘。因为肠道蠕动减慢或者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不能按时排出体外,是便秘比较常见的一个表现。

2.排便困难:排便时需要过度用力,甚至需要借助手法辅助排便,如按压腹部、使用开塞露等。可能是由于肛门直肠功能异常、盆底肌不协调或者粪便干结堵塞肠道等原因造成的,是便秘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

3.粪便干结:排出的粪便坚硬、呈块状。因为肠道吸收过多水分,使得粪便中的水分含量过低,通常与饮食中缺乏水分和膳食纤维、肠道蠕动缓慢等因素有关,是便秘的典型特征之一。

4.排便不尽感:即使已经排便,仍感觉肠道内还有粪便未排出。可能是由于直肠内有残留的粪便、直肠黏膜松弛或者盆底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这种感觉会让患者频繁有便意却难以彻底排便。

5.腹痛腹胀:便秘患者常常会出现腹部疼痛和胀满的感觉。因为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肠道扩张,引起肠道痉挛和压力升高,从而产生腹痛腹胀的症状。

在诊断便秘时,不能仅凭单一症状就下结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是否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的副作用;如果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水分摄入不足或者缺乏运动,也容易导致便秘。同时,一些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道肿瘤等也可能表现出类似便秘的症状,需要仔细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