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炎症性肠病怎样治疗

2025.01.07 14:03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在病情较重时,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来快速控制炎症。对于克罗恩病,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调节免疫功能,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能特异性地阻断炎症因子,改善病情。

2.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由于肠道炎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通过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例如,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的方式,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3.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若出现严重的出血、穿孔、癌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手术。对于克罗恩病,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但手术不能根治,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4.心理干预: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因素又会加重病情。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5.生活方式调整: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炎症性肠病。患者应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减少乳制品摄入等。戒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吸烟会加重克罗恩病的病情,戒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和稳定。

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