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做胆结石

2025.03.05 16:30

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等成分组成。这些固体物质在胆囊或胆道中积聚,可能导致疼痛、炎症或其他并发症。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囊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胆结石的形成过程通常与胆汁的成分变化有关。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脂肪。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色素浓度过高时,容易形成结晶,逐渐积累成结石。胆固醇结石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高脂肪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胆色素结石则多见于慢性溶血性疾病或胆道感染患者。胆囊排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胆结石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烈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严重时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等并发症。

预防和治疗胆结石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结石的风险。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可促进胆囊正常排空。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也是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措施。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若出现症状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切除胆囊是目前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消化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