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为什么癫痫会出现抽搐抖动的症状

2025.08.11 14:18

癫痫发作时抽搐抖动是由于异常放电干扰运动控制、神经元同步过度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神经递质失衡导致信号传递紊乱、脑区功能短暂失控引发不自主运动、抑制机制失效无法调节异常电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1.异常放电干扰运动控制:大脑神经元突发异常电活动会扩散至运动皮层,干扰正常运动信号传导。运动皮层负责支配肢体动作,异常电信号持续刺激肌肉群,引发强制性收缩与放松交替,表现为肢体抽动。这种放电可能起源于局部脑区,但通过神经网络迅速扩散,加重运动失控。

2.神经元同步过度兴奋触发肌肉收缩:正常情况下神经元活动呈有序状态,癫痫发作时大量神经元突然同步放电,形成异常电风暴。过度兴奋的神经元集群通过下行传导通路激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群出现节律性收缩。放电频率越高,肌肉抽搐幅度越大,甚至伴随强直状态。

3.神经递质失衡导致信号传递紊乱: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分泌不足或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过量释放,打破神经元间化学信号平衡。递质紊乱使电信号传递失控,运动指令被异常放大,肌肉接收错误指令后持续颤动。这种失衡可能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或突触传递障碍引发。

4.脑区功能短暂失控引发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时颞叶、额叶等关键脑区功能被异常电活动抑制或过度激活,失去对运动的精准调控。尤其是基底节和丘脑皮层环路失调,导致运动抑制通路失效,肢体出现无目的抖动或阵挛。脑区失控程度与抽搐范围呈正相关。

5.抑制机制失效无法调节异常电活动:大脑原本存在抑制异常放电的负反馈系统,如网状抑制结构。癫痫发作时该机制被突破,无法及时终止异常电信号扩散。缺乏抑制的放电持续作用于运动系统,抽搐时间延长,直至神经元耗竭或抑制功能逐步恢复。

发作期间避免强行约束肢体,防止关节损伤。保持侧卧位减少误吸风险,移除周围尖锐物品。记录发作持续时间与表现特征,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未确诊前勿自行使用药物控制症状。长期反复发作需进行系统评估与规范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