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气虚是阴虚还是阳虚

2025.07.01 08:35

气虚既不属于阴虚也不属于阳虚,而是中医理论中独立的一种证型,与阴阳虚损有本质区别。气虚主要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状;阴虚阳虚则涉及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阴虚以热象为主,阳虚以寒象为主,三者病理基础不同但可能相互影响。

中医认为,气虚的形成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调有关,核心在于气的推动、固摄、防御等功能减弱。阴虚多因津液耗伤导致虚火内生,常见潮热盗汗;阳虚多因阳气虚衰引发畏寒肢冷,二者本质是物质与能量的失衡。而气虚虽可能伴随阴虚或阳虚,但单纯气虚并不直接等同于其中任何一种。例如长期气虚可能发展为阳虚,称为气损及阳,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不可简单归类。

辨别气虚与阴虚阳虚需综合舌脉症状。气虚者舌淡胖有齿痕,脉弱;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者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临床用药也截然不同,气虚宜补气如四君子汤,阴虚需滋阴如六味地黄丸,阳虚应温阳如金匮肾气丸。误判可能加重病情,如气虚误用滋阴药会妨碍气机运行。日常调理时,气虚人群应避免过度耗气,阴虚者忌辛辣,阳虚者避寒凉,三者均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