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内囊出血都有什么临床表现

2025.08.11 14:17

内囊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对侧肢体偏瘫、对侧感觉障碍、偏盲、言语功能障碍以及意识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对侧肢体偏瘫:内囊出血常导致皮质脊髓束受损,引发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现典型的痉挛性瘫痪。早期可能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转为痉挛状态。严重时可出现病理反射阳性,如巴宾斯基征。瘫痪程度与出血量及范围密切相关,部分病例可能伴随肌萎缩。

2.对侧感觉障碍:内囊后肢的丘脑皮质束受损时,对侧躯干及肢体浅感觉与深感觉均受影响。常见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或针刺感。深感觉障碍可导致共济失调,影响肢体位置觉和振动觉。感觉障碍范围通常与运动障碍一致,但程度可能较轻。

3.偏盲:内囊后肢的视辐射纤维受损可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患者双眼视野同一侧缺损,可能无法察觉视野缺失,需通过视野检查确认。部分病例伴随黄斑回避现象,即中心视力保留。偏盲程度与出血范围有关,严重者可进展为全盲。

4.言语功能障碍:优势半球内囊出血常累及语言中枢,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言语表达困难,但理解能力保留;感觉性失语则表现为理解障碍,言语流畅但内容混乱。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混合性失语,同时影响表达和理解。

5.意识障碍:大量出血或累及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时,患者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量、颅内压升高速度相关。早期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随后逐渐进入抑制状态。伴随脑疝时可能出现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等危象。

内囊出血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急性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康复期需结合肢体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减少后遗症。长期管理需控制血压等基础疾病,预防再出血风险。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