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抗核抗体测定判断什么

2025.09.25 16:45

抗核抗体测定主要用于判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与否。这项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抗核抗体的水平,帮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抗核抗体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细胞核成分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抗核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重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约95%呈现阳性,但阳性结果也可见于健康人群或其他疾病。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区分不同荧光模式对应不同疾病。低效价阳性可能无临床意义,而高效价阳性通常提示疾病活动。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医生能更准确判断病情。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可能引起假阳性,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导致假阴性。

进行抗核抗体测定需注意标本采集要求,通常需要空腹采血。检测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避免影响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不必过度紧张,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病,必要时需重复检测或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固定机构随访复查。检测结果应由专业医生解读,避免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