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为什么要查抗核抗体

2025.09.23 10:48

抗核抗体检测主要用于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这类抗体针对细胞核成分产生异常反应,可能提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通过检测抗核抗体,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抗核抗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如疲劳、关节痛或低热,容易被忽视。抗核抗体阳性可作为预警信号,结合其他检查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类型。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伴随高滴度抗核抗体,而干燥综合征或系统性硬化症也可能出现特定抗体模式。检测结果还能帮助评估疾病活动度,指导用药方案调整。

进行抗核抗体检测需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感染、肿瘤或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而疾病早期或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低滴度阳性,无需过度焦虑。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进一步检查或随访。检测前无需特殊准备,但需告知近期用药史,以避免干扰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