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引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5.09.29 12:08

引产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引产、机械性扩张、手术刮宫、羊膜腔穿刺注射、水囊引产。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引产:药物引产是通过服用或注射特定药物促使子宫收缩,从而完成胎儿及附属物的排出。常用的药物包括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前者用于软化宫颈,后者用于诱发宫缩。药物引产适用于妊娠中期,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避免出现大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药物引产的成功率较高,但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辅助其他方法。

2.机械性扩张:机械性扩张是通过物理手段扩张宫颈,便于胎儿及附属物的排出。常用的方法包括宫颈扩张棒或球囊导管,通过缓慢扩张宫颈减少组织损伤。该方法适用于妊娠早期或中期,操作需谨慎以避免宫颈撕裂或子宫穿孔。机械性扩张常与药物引产联合使用,以提高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3.手术刮宫:手术刮宫是通过器械清除宫腔内妊娠组织,适用于妊娠早期或药物引产失败的情况。手术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感染或子宫损伤。刮宫后需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使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该方法效果明确,但存在一定风险,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4.羊膜腔穿刺注射:羊膜腔穿刺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羊膜腔,诱发宫缩并促进胎儿排出。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凡诺,适用于妊娠中期。该方法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确保准确定位。羊膜腔注射引产效果较好,但可能出现宫缩过强或胎盘滞留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5.水囊引产:水囊引产是通过向宫颈内放置水囊,机械性刺激宫颈扩张并诱发宫缩。水囊需留置数小时至一天,期间需监测宫缩及胎儿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妊娠中期,操作简单且并发症较少,但引产时间较长,部分情况下需配合药物使用。

引产过程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确保操作安全。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过早同房。观察出血及腹痛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补充营养以促进恢复。定期复查,确保子宫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