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残余尿到底是什么

2025.07.02 16:15

残余尿是指排尿后仍残留在膀胱内的尿液量。正常情况下,排尿应能将膀胱内尿液基本排空,但某些病理状态下,膀胱无法完全排空,导致尿液滞留。残余尿的存在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功能障碍,需通过医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残余尿的形成通常与膀胱收缩力减弱或尿道梗阻有关。膀胱收缩力不足常见于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导致的膀胱肌无力。尿道梗阻则多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或膀胱颈硬化等疾病。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也可能抑制膀胱收缩,增加残余尿量。临床常用超声或导尿法测量残余尿,超过50mL通常认为异常,需结合症状判断。长期残余尿易引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甚至肾积水等并发症。

测量残余尿前需确保自然排尿达到最大程度,避免因紧张或环境干扰导致假性残余尿增多。超声检查需在排尿后立即进行,导尿法则需严格无菌操作。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前列腺增生可采用药物或手术,神经源性膀胱可能需要间歇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量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日常需注意排尿习惯,避免憋尿,饮水适量且均匀分布,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