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肝病

2025.08.24 06:24

中医治疗慢性肝病主要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滋补肝肾。具体分析如下:

1.疏肝理气:慢性肝病常伴随肝气郁结,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不畅。中医采用柴胡、香附等药物疏肝解郁,调节气机运行,改善肝脏功能。针灸选取太冲、期门等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肝郁症状。

2.活血化瘀:肝病日久易导致血瘀,出现面色晦暗、舌质紫暗。丹参、三七等药物可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针灸或拔罐作用于血海、膈俞等穴位,帮助消散瘀血,减轻肝脏纤维化。

3.清热解毒:湿热毒邪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机,表现为口苦、尿黄。茵陈、栀子等药物清热利湿,解毒退黄。针刺阳陵泉、胆俞等穴位,促进毒素排泄,缓解肝脏炎症。

4.健脾化湿:脾虚湿困会影响肝脏代谢,导致乏力、食欲不振。白术、茯苓等药物健脾祛湿,增强运化功能。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温补脾胃,改善水湿停滞。

5.滋补肝肾:肝病后期常累及肾阴,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枸杞、山茱萸等药物滋养肝肾,填补精血。针灸太溪、肾俞等穴位,调和肝肾阴阳,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期间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定期复查以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