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低蛋白血症如何治疗

2025.03.24 17:51

低蛋白血症的治疗包括补充优质蛋白质、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肝功能、控制感染、调整饮食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1.补充优质蛋白质: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和豆制品。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静脉输注白蛋白或氨基酸溶液,以快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补充蛋白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导致消化负担。

2.治疗原发疾病:低蛋白血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等。针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是改善低蛋白血症的关键。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肝硬化患者需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手术或放化疗。

3.改善肝功能: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受损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治疗包括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同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以改善肝脏合成功能。

4.控制感染:感染会加重蛋白质分解代谢,导致低蛋白血症恶化。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严重感染病例,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5.调整饮食结构:低蛋白血症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避免蛋白质被分解供能。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为原则,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同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锌,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低蛋白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浆蛋白水平,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水肿、感染等。通过多学科协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大多数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