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阳虚是寒性体质吗

2025.06.20 09:34

阳虚属于寒性体质的一种表现。中医理论中,阳虚指体内阳气不足,导致温煦、推动、气化等功能减弱,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这类体质本质上是阴阳失衡,阳气虚衰无法制约阴寒,从而形成以寒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阳虚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有关。长期饮食生冷、过度劳累、久病耗伤等因素均可损耗阳气,使机体代谢减缓、产热不足。典型症状包括喜暖恶寒、易腹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等。与单纯寒性体质相比,阳虚更强调功能低下,而寒性体质可能仅表现为对外界寒邪敏感。调理需以温补阳气为核心,常用肉桂、干姜、附子等药材,配合艾灸、晒太阳等自然疗法,逐步改善基础代谢状态。

阳虚体质者需避免过度贪凉,饮食忌生冷瓜果、冷饮,冬季需注重防寒保暖。运动宜选择温和项目如八段锦、慢跑,大汗淋漓反而会耗气伤阳。长期熬夜或情绪抑郁可能加重阳气损耗,需调整作息与心态。需注意区分阳虚与实寒证,后者多因外感寒邪,需发散解表而非单纯温补。若症状复杂或合并其他体质,建议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温燥药物导致阴液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