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寒性体质

2025.07.09 08:32

寒性体质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体质类型,指身体内部阳气不足或阴寒过盛,导致生理功能偏于低下、代谢缓慢的状态。这类体质通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喜暖恶寒等症状,与先天禀赋或后天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寒性体质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需要通过调理改善内在平衡。

寒性体质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饮食生冷、过度贪凉、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损耗阳气,加重体内寒湿。环境因素如久居阴冷潮湿之地,也可能诱发或加剧寒性体质。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肾阳虚是核心病机,脾主运化,肾主温煦,两者功能减弱会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从而出现面色苍白、腹泻便溏、月经不调等典型表现。部分人群可能伴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等舌脉特征,这类体质更易受外寒侵袭,引发关节疼痛、反复感冒等问题。

改善寒性体质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宜选择性温食物如生姜、羊肉、桂圆等,避免过量摄入冰品或寒性蔬果。适当运动可促进阳气生发,建议选择八段锦、慢跑等温和项目。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温通经络,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冬季需加强保暖,尤其注意腰腹和足部防护。若症状严重如长期水肿或月经紊乱,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温热药物导致阴阳失衡。日常可配合泡脚、日光浴等自然疗法,逐步提升机体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