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到底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2025.08.05 15:13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此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经历认知功能的显著下降,最终影响日常生活的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和死亡。病理特征包括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这些异常结构会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丧失、语言障碍、判断力下降以及情绪变化等症状。早期阶段可能仅表现为短期记忆的减退,而随着病情进展,长时间记忆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无法识别亲人或熟悉的环境。除了认知功能的衰退,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和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和攻击性行为,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本人,也给家庭和照护者带来很大压力。

在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时,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尚无治愈此病的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可能有助于减缓认知功能的下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社交活动,也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对于照护者而言,理解病情、提供支持和寻求专业帮助同样重要。照护者应学会如何有效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避免因病情变化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焦虑。照护者也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适时寻求支持和休息,以更好地照顾患者。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患者的挑战,也是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